Web Title:112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112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2023-07-06 登革熱懶人包:樟腦油無助防蚊? 正確防蚊法這裡看

111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我國出現登革熱本土疫情,不僅較早發生的台南與高雄2地,現在雲林也出現多個本土病例。相信大家多少曾聽過登革熱,卻不見得完全了解其症狀或是防治方法;在4日,疾管署邀請國家蚊媒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顧問陳錦生教授,從病媒蚊開始詳細說明登革熱。


2種病媒蚊可傳染登革熱 僅有被叮咬才會感染


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顧問陳錦生教授表示,登革熱的傳染途徑為病媒蚊叮咬,病毒才會進入體內,不會人傳人。然這項疾病無疫苗可預防,僅有消滅病媒蚊可以預防。

 

▲可傳染病毒的蚊子有2種。(圖/疾管署提供)


陳錦生說明,可傳染的病媒蚊僅2種: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其中北部僅有白線斑蚊,南部2種都有,因此登革熱病例通常在南部發生。其中埃及斑蚊喜歡在室內,白線斑紋常棲息於戶外。


陳錦生進一步說明,這2種蚊子多以人工容器為棲息地,積水易孳生;另外白線斑蚊可在樹洞、竹筒內的積水孳生,只要1點積水即可產卵,向來是防疫隱患。孑孓最愛的地點除了水桶、盆栽底座外,水溝也經常出現,甚至下過雨積水的帆布,以及屋簷的排水管都有可能產卵。同時因斑蚊卵可耐旱3個月,遇到水只要3天即可孵化,且孵化雌蚊會將卵產在容器內壁接近積水處。因此民眾除了記得定期倒積水,還要將容器刷乾淨,落實「巡、倒、清、刷」徹底防蚊。

 

▲這8大場所是蚊媒幼蟲最愛生長場域。(圖/疾管署提供)

 

▲因蟲卵生命力極強,需要巡倒清刷才可清除幼蟲。(圖/疾管署提供)


「樟腦油」對防蚊無用! 想防蚊須正確使用防蚊液


相信熱愛露營或是常去草地野餐的民眾,都有慣用的防蚊液,但民眾該如何挑選防蚊液才正確?陳錦生建議,可使用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的防蚊液,其中敵避(DEET)防護力長達2到12小時,只須記得2個月以下幼童不可使用;另1種派卡瑞叮(Picaridin)防護力約為5到12小時,皮膚刺激性較低,效果更好,但須記得2歲以下不可使用。另外,長輩愛用的香茅油或檸檬油略有效果,但陳錦生強調,常見的「樟腦油」是沒有用的。最後陳錦生提醒,如需要擦防曬,應先擦防曬,再噴防蚊液。

 

▲陳錦生提醒,為了讓防蚊液發揮效果,需要先擦上防曬油再噴防蚊液。(圖/疾管署提供)


感染登革熱症狀明顯 長輩更是高風險群


最令人憂心的是登革熱的症狀。防疫醫師林詠青強調,一般人感染登革熱的死亡率小於1%;然年長者以及有慢性病史,未及早就醫,死亡率可能高達20%。林詠青表示,孕婦、嬰兒、年長者以及有慢性病,包含肥胖、糖尿病、肝硬化、腎衰竭以及心肺疾病,擁有這些高風險因子須及早就醫。


如果被病媒蚊叮咬了,會出現哪些症狀?林詠青說明,被叮咬後約3到7天出現症狀,典型症狀有發燒、肌肉痠痛、頭痛、後眼窩痛,甚有可能出紅疹,通常約2周恢復。然年長者與慢性病者為重症高危險群,常見重症有意識不清、躁動不安、黏膜出血、嘔吐以及持續腹痛,需要及早就醫檢查。

 

▲如發生持續嘔吐、容易想睡以及黏膜出血等警示症狀,要警覺可能是感染登革熱,需即刻就醫。(圖/疾管署提供)


食藥署表示,如果覺得自己感染了,可向醫療院所就醫,屆時會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了解是否確診,約半小時即可知道結果。

 

▲如自己住在疫區,或懷疑自己感染登革熱,可前往就醫做篩檢。(圖/疾管署提供)

 

▲如果感染了只要專心休養即可,同時要避免被蚊蟲叮咬。(圖/疾管署提供)

 

▲最後疾管署再次提醒在室內外的預防登革熱措施。(圖/疾管署提供)

資料來源:

 

2023-07-06 登革熱懶人包

111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資料來源:台南市衛生局

2023-06-28 防蚊三不政策

111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一、不讓斑蚊進屋:

(一)設置紗窗、紗門。

(二)噴灑殺蟲劑或點燃蚊香驅蚊。

二、不讓斑蚊繁殖

(一)清除病媒蚊孳生源(積水容器)。

(二)裝飾容器(花瓶、花盆、水盤等):每週刷洗並 換水一次。

(三)儲水容器(貯水桶、水缸、水泥槽等):每週刷 洗、換水或倒置。

(四)廢棄容器(廢輪胎、空瓶、空罐等):清除、倒 置或覆蓋、填土。

(五)積水地下室:排除積水,或施放殺幼蚊劑、鹽、 清潔劑、油等。

(六)天然容器(竹筒、樹洞、石穴、葉腋等):用泥 土、沙子或海綿填滿。

三、不讓蚊叮咬: 掛蚊帳;穿長袖長褲;裸露處塗防蚊液(藥膏)、 忌避劑等。

2023-06-26 料敵從寬、禦敵從嚴,臺南市政府呼籲全民共同配合防疫作為,才能杜絕登革熱疫情蔓延!

111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臺南市截止今日下午3點經疾病管制署檢驗確診12例登革熱確診病例,目前累積病例為54例,12例分別為仁德區8例,東區3例,北區1例,年齡介於22歲至85歲,除1例由防治中心擴大採檢發現外,其餘皆由診所或醫院通報確診,北區新增病例經疾病管制署進行型別檢驗,確定與前列病例一樣,均為第一型。防疫人員已立即進行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戶內外化學防治作業,同時加強動員擴大孳生源清除及病媒蚊密度調查等工作,並進行附近住戶健康監視及診所發燒症狀就醫民眾的追踨關懷等防疫措施,期能阻斷社區傳播鏈。

       ​黃偉哲市長對於本市登革熱疫情相當關心,於跨局處會議上特別重申,登革熱防疫容不得置身事外,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責成各局處針對各自業管場域務必督導落實孳清,並協請國家衛生研究院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協助針對疫情高風險區塊佈設誘卵桶進行病媒蚊指數調查、確診病例流行病學分析及化學防治藥效測試等研究,透過科學數據完整掌握最新疫情資訊,同時每週邀集疾病管制署、專家學者及所有相關單位共同協商,滾動式修正登革熱防治措施,針對疫情發展研擬適切的因應策略,匯集多方專業建議與經驗,共同努力遏止登革熱疫情蔓延。隨著病例數增加,為能同步進行防疫作為需要大量人力及資源,黃偉哲市長特別協調國防部,指派南部第八軍團相關部門協助市府防疫作業,今日由環保局及衛生局與在地第八軍團楊中校先期討論相關程序流程及需求,務求各項防疫措施能如期完成。

       ​今日趙卿惠副市長親自到醫院慰問前2天執行化學防治時,不慎跌落樓梯骨折的防疫同仁,她表示這些日子以來,我們第一線的防疫同仁每天都非常辛苦,在高風險區域頂著炎熱的高溫,有條不紊地執行各項防疫工作,戶內化學防治工作對民眾來說很不方便,對於防疫同仁來說,更是出動大量人力與物資配合執行,但為遏止疫情蔓延,保護更多民眾的健康,這是勢在必行,也請市民朋友多加包容與配合,大家共同落實孳生源清除,攜手齊心對抗登革熱。

       ​登革熱防治中心蘇世斌主任也特別提醒,居住仁德區成功里及仁和里等高風險區域的民眾務必要做好自身防蚊措施,根據國衛院上週的病媒蚊調查,在上述區域還是有捕獲零星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顯示環境中還是有隱藏孳生源的存在,呼籲民眾一定要正視登革熱的嚴重性,仔細檢視家中戶內外環境,落實孳生源清除,惟有將病媒蚊扼殺於搖籃,才能阻斷確診病例不斷新增,同時避免後續出現確診案例時,請家戶務必配合化學防治作業,唯有及時噴死帶病毒的蚊子才能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端午連假期間防疫不間斷,持續落實社區孳清,務求趕盡殺孓。昨日於仁德區、善化區、安南區及東區共孳清159戶,其中陽性戶3戶,發現101個積水容器,查獲11個陽性容器,皆已清除或投藥;衛教239人,並現場開立1張舉發單。另為能積極找出潛在病例,中心於6月24日至7月2日持續設置擴大採檢站,地點位於成功里活動中心(臺南市仁德區成功里保華路245號),為市民提供最及時與便利的採血檢驗服務,服務時間早上8:30至11:30;下午2:00至5:00。另外為能找出善化區潛在病例,於善化衛生所(臺南市善化區中山路200號)設立採血站,時間為6月26日至6月30日早上8:30至中午11:30;下午2:00至5:00。因北區新增一名確診個案且感染源不明,故今日起於北區衛生所設立增設一處擴採站,地點是臺南市北區西華街50號,時間為6月26日至6月28日早上9:00至中午12:00;下午2:00至5:00。請有疑似登革熱症狀且有仁德區成功里、仁和里、東區東智里、大智里、善化坐駕里及北區公園里活動史的市民應儘速主動前往接受篩檢。

       落實孳清是登革熱防疫最重要的一環,請民眾一定要配合雨後清除家中戶內外孳生源,別幫病媒蚊養小孩,0.5公分積水也能成為孑孓大溫床,市政府將持續加強各類場域登革熱防治稽核,一旦查獲陽性孳生源即會依傳染病防治法第25條逕行舉發,並將依同法第70條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針對建築工地倘未依規定完成改善,除罰鍰外將請工務局祭出停工處分,請民眾切勿心存僥倖以免受罰,更影響自身及家人健康。

     登革熱防治中心蘇世斌主任亦再次提醒市民朋友,連假期間返鄉探親或出遊踏青應加強自身防蚊措施,盡量穿著淺色長袖長褲,並適時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劑,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另籲請臺南市所有的醫療院所應加強通報警覺,如發現民眾有上述疑似症狀且有相關登革熱流行區域活動史時,請進行登革熱NS1快篩輔助診斷,以利及早發現隱藏個案,避免疫情持續於社區中擴散。

       防治登革熱需你我共同努力,多一份參與,多一份力量,隨手清容器,孑孓不孳生,全民共同努力守護臺南健康家園。本市登革熱NS1快篩合約院所相關資訊請參閱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網頁https://gov.tw/zv9 或 06-3366366防疫專線。

引用資料: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

2023-06-17 認識登革熱

111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並且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終身免疫,但是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還是有可能再感染其他血清型別病毒。

臨床上重複感染不同型登革病毒,可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的反應,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到發燒、出疹的典型登革熱,或出現嗜睡、躁動不安、肝臟腫大等警示徵象,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

全球登革熱的好發地區,主要集中在熱帶、亞熱帶等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隨著全球化發展逐漸便利,各國之間相互流通及往返也趨於頻繁,自1980年代之後,登革熱也開始向各國蔓延,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像這樣有點熱、又有點溼的環境,正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為登革熱流行高風險地區。

 

疾病資訊

一、傳播方式:

臺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則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

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到戶外活動請做好自我保護措施。

二、潛伏期: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的這段期間,稱為「可感染期」,或稱為「病毒血症期」,因病毒存在血液中,如果感染者在這個時期被斑蚊叮咬,那麼這隻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8-12天的增殖,這隻斑蚊就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把體內的登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

三、發病症狀: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生病症狀。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臨床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所以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發病後的第3~5天,若病情突然加劇,如發生劇烈疼痛、抽搐、昏迷、意識狀況及血壓改變等,須注意是否進展為登革熱重症。

四、預防方法:

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一旦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此外,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了解登革熱的症狀,除了發病時可及早就醫、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亦應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減少登革病毒再傳播的可能。

(一)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

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掛蚊帳,避免蚊蟲叮咬清除不需要的容器,把暫時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放。家中的陰暗處或是地下室應定期巡檢,可使用捕蚊燈。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放在戶外的廢棄輪胎、積水容器等物品馬上清除,沒辦法處理的請清潔隊運走。平日至市場或公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

(二)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

1.「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2.「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

3.「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4.「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三)感染登革熱民眾,應配合的事項:

(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管制)

感染登革熱民眾,應於發病後5日內預防被病媒蚊叮咬,病房應加裝紗窗、紗門,病人可睡在蚊帳內。防疫單位應進行孳生源清除工作,並依相關資料綜合研判後,評估是否有必要實施成蟲化學防治措施。登革熱患者周遭可能已有具傳染力病媒蚊存在,所以應調查患者發病前2週以及發病後1週的旅遊史(或活動地點),確認是否具有疑似病例。

(四)預防可能經輸血感染登革熱之暫緩捐血措施

1.自登革熱流行地區離境,暫緩捐血4週。

2.登革熱確定病例痊癒無症狀後4週,才可再捐血。

3.確定病例之接觸者(包括住家、工作場所有登革熱患者或住家、工作環境被強制噴藥者),暫緩捐血4週。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所以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

此外,對於登革熱重症病患應安排住院,適時的介入措施,提供完整嚴密及持續的照護,可將死亡率從20%以上降到1%以下。

資訊來源:

 

2023-06-13 流感症狀有哪些?流感與感冒差異?流感的傳染途徑、疫苗施打一次搞懂

111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台灣雖位於亞熱帶地區,但流感的威脅完全不小於其他溫帶國家,每年有4500人死於流感,而且有80%為65歲以上老人。究竟流感是什麼?流感的傳染途徑有哪些?《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解說流感的症狀、治療及疫苗接種資訊。

 

流感是什麼?

流感(Influenza)又稱流行性感冒,是一種會影響呼吸道系統的傳染病,感染可擴及肺部,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流感病毒分為A、B、C、D等4型,其中只有A型及B型流感病毒可以引起季節性流行。目前主要流行的病毒種類如下:

A型病毒:

  • H3N2
  • H1N1

B型病毒

  • B/Victoria
  • B/Yamagata

流感與感冒的初期症狀頗為相似,都有呼吸道的症狀,但流感症狀通常比感冒嚴重,而且病程發展較快。

流感與一般感冒的差異?

一般感冒的致病原超過上百種病毒,包括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而流感皆由流感病毒所引起。

流感的症狀通常較感冒突然且強烈,例如全身無力、頭痛及發燒等,痊癒時間較長,需要1~2週才會康復,並可能會引發併發症。若自身或家人出現以下症狀,便需警覺可能是流感,盡快就醫檢查。

  • 一燒(發燒
  • 二痛(頭痛、明顯肌肉酸痛)
  • 三疲倦

 

 

流感的傳染途徑有哪些?

流感主要透過飛沫傳染,例如咳嗽或打噴嚏。另外,接觸傳染也是流感的傳染途徑之一,因為流感病毒可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若手接觸到污染物表面上的口沫或鼻涕等黏液,再碰觸自己的眼、口、鼻就可能遭受感染。

流感病毒容易在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因此會隨著旅遊及經貿、社交等活動,而加速疾病散播。在台灣,一般約於11月開始散播,1~2月達到高峰。年初適逢春節,返鄉人潮南來北往,疫情容易隨著感染者的活動而四處擴散。

 

感染流感的6大風險因子

流感傳染性很強,當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病毒就會隨著口沫在空氣中散播,因此很容易透過接觸傳染,下為6大常見風險因子。

 

流感症狀有哪些?流感與感冒差異?流感的傳染途徑、疫苗施打一次搞懂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管署)

其他風險因素則包括:

  • 年齡:嬰幼兒及老人較易感染。
  • 環境:由於流感是傳染性疾病,多人共同生活的地方,如護理之家和軍營等最容易爆發流感。
  • 免疫力低下:罹患愛滋病(AIDS)、正在接受癌症治療、服用抗排斥藥物(Anti-rejection drugs)、使用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等,都會弱化免疫系統,增加得到流感的風險,也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
  • 罹患慢性病:氣喘(Asthma)、糖尿病(Diabetes)或心臟病(Heart disease)也會提高流感風險。
  • 懷孕:孕婦也很容易有併發症,特別是在孕期第4~9個月間。
  • 肥胖:身體質量指數過高者較容易罹患流感。

 

流感的疫苗資訊

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避免重症最有效的措施,特別是65歲以上年長者。老年人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50%以上的重症機率,死亡率也能降低80%。

台灣歷年以來,流感疫情多在11月下旬至春節達到高峰,於2、3月後趨於平緩。由於接種疫苗後需一段時間才有保護力,因此建議可於每年10月起施打當季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

根據疾管署資料,建議以下接種對象每年施打1劑流感疫苗:

  • 年滿6個月至18歲者,尤其未滿5歲幼兒為高危險群
  • 50歲以上成人
  • 具慢性肺病(含氣喘)、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代謝疾病者(含糖尿病)者
  • 免疫功能不全者
  • 任何孕期之懷孕婦女
  • 居住於安養、養護等長期照護機構之受照顧者
  • 肥胖者(BMI ≥ 30)
  • 醫療照護者
  • 其他流感高危險族群同住或其照顧者,尤其6個月以下嬰兒之接觸者

 

公費施打對象可參考以下資訊。提醒您,每年的流感疫苗公費對象可能略有異動,請以當年度為準;若不屬於公費施打對象,請自費接種流感疫苗,所需費用由各醫療院所訂定,請洽各醫療院所詢問。另外,自費及公費流感疫苗效力並無異,可放心選擇。(延伸閱讀:不只能打新冠疫苗!10大公費疫苗種類、施打對象一次告訴你!

關於疫苗的副作用、禁忌等更多詳細資訊,可至衛福部疾管署疫苗簡介頁面

 

流感症狀有哪些?流感與感冒差異?流感的傳染途徑、疫苗施打一次搞懂
(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管署)

 

流感常見症狀一次看

  • 喉嚨痛
  • 發燒超過38°C
  • 發冷、發汗
  • 肌肉痠痛,尤其是背部、手臂和腿部
  • 頭痛
  • 持續性乾咳
  • 疲倦與無力感
  • 鼻塞
  • 流鼻水
  • 打噴嚏

 

流感的診斷與治療

醫院通常使用流行性感冒快速篩檢(Rapid Influenza Diagnostic Tests, RIDT,簡稱流感快篩)來輔助診斷。透過採取病患鼻咽、喉嚨等部位之檢體,滴入流感快篩試紙測試區塊,依區塊顏色變化來判斷是否感染流感。篩檢過程只要15分鐘,但其結果僅為初步判斷,實際診斷結果仍以實驗室檢測與醫師臨床判斷為主。

 

如何治療流感?

除了臥床休息、多喝水,醫師可能會開抗病毒藥物,例如奧司他韋(Oseltamivir,商品名:克流感 Tamiflu)或扎那米韋(Zanamivir,商品名:瑞樂沙 Relenza)。若出現症狀,請立即服藥,以縮短病程,預防嚴重併發症。(延伸閱讀:流感5類高危險群!這7種方法預防

 

流感居家照護3重點

  • 補充大量水分,例如喝白開水、果汁或熱湯等以可預防脫水。
  • 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可強化免疫系統,幫助人體對抗病毒。
  • 使用非處方止痛藥,例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可緩解流感帶來的肌肉痠痛。但請避免給兒童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以避免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導致生命危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Verifying...

 

成人疫苗接種小工具|大人疫苗施打建議與接種時程

以為疫苗小時候都打好打滿了就不用再打了嗎?其實,大人也有不少疫苗要打哦!因為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會隨著時間慢慢減退,所以除大家熟知的新冠肺炎(COVID-19)、流感疫苗,其他疫苗也應參考疾管署給的預防接種建議,另外,其他特殊情況如:高風險群、出國等原因,也都應接種疫苗。成人疫苗接種小工具會根據您的年齡和性別,告訴你每個建議接種的疫苗資訊,現在就開始吧!

疫苗小工具特色
 

  • 個人化:依年齡性別告訴您建議接種疫苗。
  • 一目瞭然:完成檢測即知道應施打的疫苗種類和疾病資訊。
  • 資訊正確:疫苗資訊來自於-衛福部疾管署官網

 

 

2023-06-12 猴痘7大常見症狀,發燒、紅疹都上榜!台灣本土病例激增,如何避免猴痘傳染?潛伏期、治療方法一次看

111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猴痘自2022年6月被疾管署列為第二級法定傳染病後,在台灣已累計40例確診病例,且本土案例比例較高、分布於多個縣市,令民眾更加關注疫情發展。猴痘常見症狀包括發燒、紅疹、頭痛等7大項,傳染途徑也不限於性行為,若有長時間密切接觸或親密接觸也可能感染,為了保護自己與他人免受猴痘騷擾,疾管署也提醒,符合條件的民眾可至網路平台登記猴痘疫苗接種,進一步預防猴痘感染發生。

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中旬於英國爆發,截至2023年2月,全球已經超過8.6萬人確診、遍布至少109個國家,主要分布於美洲、歐洲,不過近期全球疫情有趨緩的跡象,新增病例數以美洲較多;而在台灣的鄰近國家中,猴痘病例較多的國家則有日本、新加坡、泰國等。

img【中醫五臟排毒:從「系統知識」到「對症實作」16堂課|線上課程問卷】 2分鐘填問卷領$250折價券img


根據疾管署發布新聞稿,目前通報或確診的猴痘個案,經評估如果沒有住院治療照護之必要,且家中環境符合1人1室的隔離條件,可返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後續再依據檢驗陽性與否與個案狀況,給予衛教指引、就醫協助、追蹤個案病況、收治住院等處置。


 

猴痘是什麼?傳染途徑有哪些?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首次被發現於猴子身上,故有此稱;而人類首例感染發現於1970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之後在中非、西非熱帶雨林一代陸續出現報告。目前外界常見引起猴痘的病株大致分為兩種,分別為中非(剛果)病株以及西非病株。其中,剛果病株較為兇險,致死率可達10%,而相較之下,西非病株較為溫和,致死率約為1%;而疾管署資料也說明,目前的猴痘疫情中經PCR確診樣本均為西非分支猴痘病毒。

自1970年之後,猴痘在部分非洲國家有地區性流行(endemic),後續也有非洲以外國家報告境外移入病例。不過2022年5月14日,英國衛生單位接獲2例無旅遊史、無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接觸史的家庭群聚猴痘病例通報,之後歐洲、北美洲多國也陸續通報確定病例。

猴痘病毒的潛伏期約為3-21天,通常為6-13天。至於猴痘傳染途徑與方式,包括:
 

  1. 人畜共通感染:直接接觸到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皮膚黏膜,或是食用受感染動物的肉類。
     
  2. 人傳人:接觸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皮膚黏膜,或是被汙染的物品。不過猴痘的飛沫感染較容易發生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因此醫護人員、同住家人感染風險較高。另外感染猴痘病毒的孕婦,也可能透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是在生產時因接觸造成傳染。


此外疾管署資料也指出,儘管密切接觸已知是傳染危險因子,目前尚未確定猴痘是否透過性接觸傳染。

猴痘傳染預防方法

猴痘7大常見症狀:發燒、紅疹、頭痛都要當心!



根據疾管署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資料,猴痘症狀與天花相似,但更輕微,症狀可能持續14~21天,包括:

  • 發燒
  • 畏寒/寒顫
  • 出汗
  • 頭痛
  • 肌肉痛
  • 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
  • 極度疲倦


此外,猴痘患者發燒1~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會從臉部蔓延到其他部位,且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症狀變化依序為斑疹(macules)、丘疹(papules)、水泡(vesicles)、膿疱(pustules)階段變化,最終結痂(crust)脫落,且嚴重者可能有多達數千顆以上的疹子。

不過,疾管署提及,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報告中,本次猴痘疫情患者的症狀表現較不典型,患者的發燒症狀比較不明顯,皮疹也可能較早出現在生殖器或會陰部,且不一定有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因此容易與其他性傳染病混淆。

猴痘的致死率一般低於10%,不過兒童、免疫功能低落的人較可能出現重症,後續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
 

猴痘如何治療?有疫苗可以幫助預防嗎?



猴痘病毒患者的治療,目前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也就是透過輸液、維持營養的方法,減輕患者症狀與併發症。目前有數種藥物可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而我國目前尚未備有相關藥物。

猴痘該如何預防呢?疾管署整理出4大方法:
 

  1. 避免人畜共同傳播:前往猴痘病毒流行的區域時,要避免接觸靈長類、齧齒類、生病或死亡動物,且食物都要煮熟再吃。
     
  2. 避免人際傳播:避免接觸猴痘感染者、避免容易接觸不特定人士的高風險區域,性行為應全程使用保險套。醫護有需要提供照護時,也需要遵照相關傳染防護措施。
     
  3. 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
     
  4. 疫苗接種:我國已採購JYNNEOS疫苗供操作正痘病毒屬之實驗室人員、曾與猴痘患者有高暴露風險密切接觸者,以及具高風險行為者等為對象進行接種。


此外,近期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也公開6大措施來預防猴痘病毒:
 

  1. 切勿觸摸猴痘患者的皮疹或結痂
  2. 切勿與猴痘患者親吻、擁抱或發生性關係
  3. 切勿與猴痘患者共用餐具或杯子
  4. 避免處理或觸摸患者的日常用品
  5. 經常使用洗手乳、肥皂洗手
  6. 外出時可用酒精、乾洗手消毒


猴痘本土病例

2023-06-05 夏日炎炎 6大高危險族群慎防熱傷害!

111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臺灣時序已進入炎熱的夏季型態,各地出現的高溫,讓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幅增加,尤其是6大高危險族群,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依「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分析全國180家醫院急診及時資料顯示:每年的7至8月是民眾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高峰期,108年及109年5-10月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人次就高達1752人及2606人,而110年1月至5月底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人次為522人,較去年同期為高,由於已進入酷熱的炎夏時序,氣溫仍有可能持續飆高,民眾應提高警覺,小心防範中暑。

6大高危險族群
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尤其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容易因高溫而造成熱傷害:
一、嬰幼童:因嬰幼童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以及代謝率較高,而且必須依賴照顧者提供水分及調整所在環境溫度。
二、65歲以上的長者:因長者的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體內水份的機能不如年輕者迅速,尤其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長者,更要加倍小心。
三、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慢性病患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
四、服用藥物者: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機率,如利尿劑會干擾水分及鹽份平衡;含有抗膽鹼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須特別注意防範熱傷害發生。
五、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戶外工作者及運動員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及補充水分而造成熱傷害;密閉空間工作者,因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
六、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因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造成散熱面積下降,加上代謝而使產熱增加,將造成大量排汗而造成熱傷害。

防熱傷害三要訣
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預防熱傷害的三要件:
一、保持涼爽:
(一)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
(二)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
(三)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
(四)雇主應加強通風設施或採用空氣調節器,以隔離工作場所的高溫設施及提供散熱裝置,減少熱能散發到工作間。
(五)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

二、補充水分:
(一)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
(二)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
(三)可吃適量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
(四)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五)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

三、提高警覺:
(一)檢查居家及工作場所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
(二)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並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活動。
(三)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四)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五)為預防員工熱傷害,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及相關防護、工作重新調整分配,並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
(六)雇主應安排相關課程,使員工認識熱傷害的症狀,以強化預防熱傷害的行動。

國民健康署提醒您當發現自己或親友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搐、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泡冷水、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資料來源:

 

2023-05-30 正確用藥五核心

111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五要

要知道
要知道使用止痛藥種類,過量使用止痛藥會有傷肝臟、腸胃、腎臟等風險。
(1) 含乙醯胺酚解熱鎮痛藥:用於減輕疼痛和退燒治療,過量使用會有肝損傷風險。
(2)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用於減輕疼痛和發炎,易有腸胃與腎臟損傷風險。

要看標示
要看藥品的藥盒或仿單(說明書)的「成分」欄位上有無“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 及注意事項,並按藥袋、仿單(說明書)或藥盒的指示服用藥品。

要告知
要告知醫生,是否曾對此類藥物過敏、是否有肝臟、腸胃、心臟、腎臟等疾病,及有 無喝酒、或同時併用其他藥品。

要遵醫囑
要依照醫生、藥師所給予資訊用藥。

要問專業
服用止痛藥後,如有任何不適症狀,像是:過敏反應、尿量減少、四肢腫脹等,請與 您的醫師、藥師聯絡並儘快就醫。

五不

不過量
不過量使用乙醯胺酚解熱鎮痛藥指示藥品,成人 24 小時內不要服用超過 4000 毫克, 12 歲以上適用成人劑量。6 歲以上未滿 12 歲,適用成人劑量之 1/2。3 歲以上未滿 6 歲,適用成人劑量 1/4。3 歲以下嬰幼兒,請洽醫師診治,不宜自行服用。

不喝酒
使用止痛藥應避免飲酒,因可能造成肝損害。

不併用
不要同時服用二種以上含乙醯胺酚藥品,以避免過量使用會造成肝損害。

不空腹
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抗炎止痛藥可能出現腸胃不適,胃腸出血,宜與食物一起服用或在 飯後服用。

不亂買
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不買來路不明藥品。如需購藥應至有藥師執業之合法藥局購買。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23-05-17 加強宣導登革熱防疫,本府登革熱防治中心特邀知名演員席曼寧小姐與市長拍攝宣導短片

111 學年度健康促進專區

強化登革熱防疫意識,防疫全民動起來

影片網址:http://bit.ly/41Bhl60、下載網址:http://bit.ly/43Se1oN

更多消息

本站管理員

活動剪影秀

  • slider image 1
  • slider image 2
  • slider image 3
  • slider image 4
  • slider image 5

111學年度健促標語及海報比賽

文章選單

搜尋

手機掃碼連到此頁

QR Code

網站列表

維基百科查詢

空氣品質完整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