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將空氣盒子架設於標準測站,在相同的氣象、污染時空條件,比較感測器與標準測站數據的差異。
經過比對,空氣盒子與環保署測站106年3月至6月監測數據,兩者對區域空氣品質的污染物濃度變化具有相同向量的趨勢反應,濃度變化趨勢類似,濃度值一起變高或變低。
然而,感測器數據常為標準測站的2倍以上,與標準測站相關性偏低,兩者間r(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在各月區間為0.64~0.81,與環保署公告「空氣中細懸浮微粒手動及自動檢測方法比對規範」標凖相較而言較為偏低(比對規範對相關係數的要求為 ≥ 0.93);除此之外,各月區間的截距約為10 ~ 18 μg/m3,顯示感測器監測數據存在一定程度的背景高值或殘留值,是否為感測器不具自淨功能或其他干擾,尚待後續持續的分析研究。
簡言之,此類簡易感測器在濃度高低變化與標準測站有相近的變化趨勢,但實際數據偏高,相關性也偏低,且因PM2.5來源成分複雜,在不同的季節、地點和氣象條件下,測試的結果將會有所不同。
簡易感測器將空氣中微粒導入光學散射原理的感測區域,在未經粒徑篩選方式下,以光學方式(光散射原理)量測不同粒徑微粒數量,再經轉換為PM2.5質量濃度。當光線照射到微粒表面,會有反射、散射等效應,這些效益會因微粒粒徑、形狀及表面粗糙情形而不同,同時也與光的波長有關。而當微粒含有吸水成分(例如硫酸鹽、硝酸鹽等),微粒外形、粒徑會因吸收空氣中水分而改變,進而影響測定結果。
https://thingspeak.com/channels/348684
檔名 | 上傳者 |
---|---|
管理員 | |
管理員 | |
管理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