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Title:105 學年度 和中walkman教學團隊105 學年度 和中walkman教學團隊

教育部行動家刊物

學校名稱:臺南市立和順國民中學

標題:動手玩科學,「行動」很自由

撰寫者:吳奇穎

校長:謝連陽

教師團隊:吳奇穎、林信廷、宋榮坤、吳靜慧、李舒婷

摘要:

    生活環境中處處有摩擦力,以行動載具和免費雲端平台整合教學歷程,打破教室藩籬、提供即時的觀察與討論,讓學生探索摩擦力的概念,並與生活中的經驗結合。教案設計讓學生走出教室外,運用闖關遊戲和小組合作激發學習動機,結合數學座標課程與APP軟體的應用,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從中獲得溝通、解決複雜問題、批判思考等關鍵能力。

 

正文:

科學即是生活,生活及是科學

    在教師的養成教育中,常說:「科學素養的本質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在擔任教師任教後,課堂上自然科學的學習卻是過多的理論講述與現象背誦,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驗脫節,成績要好需要的是沒有批判思考的記憶能力。

    在摩擦力的教學,我們習慣被限定在解決考試題目而口述摩擦力的定義與實例,學生或許因此得到分數,但是在生活中碰到各種摩擦力時,卻沒辦法與所學的知識連結。因此我們想讓學生觀察生活環境中的摩擦力,親自去體驗感受力的存在,並且與自身經驗相結合,來獲得力學知識,摩力世界,闖通關行動學習課程便是在這樣的想法下產生。

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團隊提供共學成效

    我們用遊戲闖關的方式,結合數學座標的運用,讓校園成為力世界,學生成為摩擦力世界的探險家。課程進行前,先行調查校園內各種摩擦力的環境與設備,並製作成關卡地圖,關卡的過關任務以QR-code呈現,隱藏在各個設置關卡的地方,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理解、辨知摩擦力的概念與知識的意涵。一位文靜的女學生在參與這個課程後開心的說:看著平板電腦上的地圖尋找QR-Code位置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了,但是能夠一關一關的解決問題更讓人有成就感。

    整個校園都是探索的素材,孩子不被侷限在教室座位上,孩子的視界也就不被侷限在課本上。遊戲關卡的設計緊扣摩擦力的問題,專注在課程教學目標,不讓開放式課程而讓學生脫離學習主軸。學生三人編一組闖關,每個人分工合作各有貢獻,異質性的分組方式發揮大手拉小手的共學效應。學生願意接受他人意見及發表自己意見的開放性思考,並且學會尊重他人、肯定他人長處,彼此也會因團隊的運作而較願意接受挑戰去貫徹學習目標。一位在課堂上總是睡覺的孩子回饋單寫到:「那種大家一起討論,一起去尋找要的東西的方式,讓我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力量」。「一個人的想法有限,集合大家一起想更能事半功倍,我能知道別人想法、也能表達自己意見。」另一位平常行為較偏差的孩子,也用潦草的字體表達他對上課的感想。

 

行動學習融入課程,以學生為主體學習模式

    課程實施過程中,關卡涵蓋整個校園,空間過大產生教師對學生掌控的擔憂,我們利用行動載具可攜式的優勢協助引導與掌握學生學習歷程。一位學習成就優秀的學生就說到:「可以透過網路尋找答案,但發現有時網路答案並不一定正確,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和我們觀察到的對照一下,在討論差異的原因。」,所以雖然帶著平板電腦就像帶著一個隨身的老師,但是它讓學生學會網路資料的收集與取得有效資料的涵義,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

 

    在一次的課程實施時突然下起雨,結果看到每個學生並未中斷學習,學生還說:「雖然下起雨,但是澆不熄我們實驗的熱情,思考越清晰、越做越起勁,這種實驗熱情前所未見。」這個現象我們認為是傳統的講述式學習通常能夠確保老師說了他想說的知識,但是卻不能確定是學生想學的內容,因此固化的教室學習氛圍,讓部分孩子漸漸逃離學習,而「摩力世界,闖通關」,將教學場界從教室移到外面,提供孩子以最適合的環境為學習場所,透過生活經驗的結合,再次觸發落後學生學習動機。

本站管理員

活動剪影秀

  • slider image 1
  • slider image 2

臺南市行動學習期初發表

搜尋

QRCode

QR Code

網站列表

推文工具

萌典查生字

Dr.eye 英漢字典

維基百科查詢

懸浮微粒 (pm2.5) 預報

空氣品質 (PSI) 預報

線上聊天室

倒數計時

2017 聖誕節

標籤

空氣品質 (PSI) 預報-1